中國網絡新聞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主辦
厦门六中合唱团用清澈童声演绎《落花游鱼图》卷中的灵动“鱼”韵
来源: | 作品演唱:厦门六中合唱团 | 发布时间: 2022-11-13 | 268 , 00+ 浏览 | 分享到:


 《落花游鱼图》卷

北宋刘寀(cài)创作的绢本设色画

现藏于美国圣路易艺术博物馆


《江南》

汉·佚名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鱼一直是一个美好的意象

“鱼”谐音“余”

表现了人们对于富足生活的向往

和对未来的希冀

在宋代

“以鱼为欢”更组成了民间文化的重要一环

 北宋刘寀笔下的《落花游鱼图》卷

悠然自若的游鱼

在一波春水中翻藻戏蒲、往来穿梭

《诗画中国》的舞台上

厦门六中合唱团的孩子们入画

《落花游鱼图》卷

用歌声演绎出鱼戏之乐


 画中,春风吹落岸边的杏花

鱼儿误把花瓣当作“佳肴”竞相争抢

舞台上,随着鼓点的节拍

鱼儿或聚或散

孩子们在荷塘岸边或立或坐与“游鱼”戏耍

结合着同学们拍打身体的动作

乐曲中水声荡漾

仿若鱼儿在莲叶间跃水而出轻拍水面

激起水花四溅

 回忆起歌曲创作的场景

厦门六中博雅艺术团团长陈琦表示

“这是我们第一次循着诗出发,

在诗情的基础上去找寻画意”

合唱团的指导老师徐聪根据《落花游鱼图》卷的画意

重新进行阿卡贝拉的编排

徐聪老师感叹

“有了画以后,好像大家的想象就更加具象了”



 蕴含诗意的鱼之乐,在画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介绍说

与其说《落花游鱼图》是一幅“游鱼图”

不如说它是一幅“鱼乐图”

刘寀画鱼时使用了“没骨法”

笔线痕迹既带渲染又带造型

使得鱼的形态更加灵动



 鱼儿欢快嬉戏的情态

正如《江南》中所述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人们常说“诗以有画境称善,画以有诗意为上”

当画中鱼的灵动姿态

与诗词意境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便足以见画家功力之深厚

在康震老师看来

把诗和画的内在关联性联通起来看

无论是诗中之鱼还是画中之鱼

实际上都在传达着人的情绪

画家笔下的鱼如此活跃,说明画家内心活跃

诗人笔下鱼各处游动,是在说人们内心欢乐



 纵观中国的绘画历史

鱼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形象符号

比如上古时期的重要图腾“人面鱼纹”

商周的青铜器、春秋战国的漆画漆器上也都有鱼的身影

古代的人们赋予了它众多的意趣指向

它是庄子笔下“鲲”御风而行追求的自由

是“鱼传尺素”里传达的爱意

是“鲤鱼跃龙门”中象征的前途无量

而打开《落花游鱼图》卷

充满着灵气和灵韵的游鱼

传达着一种自然和谐共生的和平力量



 “艺术来源于生活”

画中灵动的游鱼无疑也是现实的极佳写照

传承诗画中的灵韵之美

与自然和谐相处

亟需每一个人的努力

长此以往

艺术和生命便得以在时间长河中永葆活力


为你推荐
更多